首页Home 御承学堂YuCheng ClassRoom 古代文人的书房雅趣,他们用什么写成一首好诗?

古代文人的书房雅趣,他们用什么写成一首好诗?

时间Time:2021-05-14 19:00 作者Author:王玉珏


『篇篇俱是云烟满,

句句皆取锦绣裁。』

好文章自要风雅之物来配

极富闲情逸致的文人雅士

文房诸物大有讲究

一要怡情悦性,兼要高洁气质,

如此方可挥毫泼墨,诗文俱全,

尽抒胸臆,岂不快哉?


清 《乾隆帝写字像轴》 故宫博物院藏


所谓“文铺锦绣,字吐珠玑”,古人一支笔,可道尽天下事。而这惊才绝艳的文思背后,可少不了文房案几诸物的功劳。“诗人百用皆草草,文房所储备精好。”古时文人们的精致生活与现在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锦绣文章何以成?

何不穿越回古人的书房瞧上一瞧。

瞧他们焚香净手,以定心凝神;

瞧他们铺开宣纸,细细压上镇纸;

瞧他们挽袖呵砚,磨一浓淡相宜的墨;

瞧他们执笔落墨,成诗作文;

瞧他们涤笔洗砚,池香萦墨细。

风流最属文人客,

这一方文房书桌的小小天地,

是古人们成就功名之处,

也是他们养性修身,心之所安之地。



一、“文房诸器,宣炉为首”

——香炉


文人雅士,雅便雅在仪式感上。读书写作之前,少不得一番焚香净手。香在早期作祭祀、除秽之用,汉武帝开始用于祭祀神灵先祖,魏晋时期熏香佩香成为雅事,而到了唐宋时期,文人便已离不开香。


宋代陈去非的《焚香》有言:“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香袅袅而起,以鼻入心,气韵清雅,可修身养性,也可“令意思爽畅,然后读书。”


明 杜堇《宫中图》(局部)


宋 龙泉窑双耳鬲式炉 御承堂博物馆藏


文人书房所用香炉一般较小,兴于宋代。明香炉则以宣德炉为胜,多为青花瓷。香炉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一般四足,圆形则以三足为多。另有一种特殊造型的称作“香兽”,为动物形。李清照《醉花阴》中“瑞脑消金兽”的“金兽”便是此物。


明 青玉甪端熏炉

故宫博物院藏



二、“高斋时半校书郎”

——镇纸


香已燃起,心思沉定,一番铺陈之后,将宣纸铺开,取镇纸镇于其上,除却风扰,方可落笔。


镇纸可称为古人的文房“第五宝”,十分精巧别致,随着纸张发明应运而生,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初时无固定的形态,是把玩器的顺手之便,有许多马、牛、蟾蜍等动物形,至明代以后大多为尺状,“文木裁成体直方”。


清乾隆 紫檀嵌玉镇尺

故宫博物院藏


镇纸大多以金、银、铜、玉、瓷为材质,清代又加入象牙、珐琅等。物形镇纸的雕刻都极为生动,栩栩如生,尺形镇纸则刻有诗句书画,寄情寓思。


清 掐丝珐琅异兽镇纸

故宫博物院藏



三、"磨墨倾砚滴"

——砚滴


陈纸于桌,整衣挽袖,便要着手研墨。研墨一事万万不可粗莽,明文震亨《长物志》中就有对研墨砚台的种种要求:“砚须日涤,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泽,惟砚池边斑驳墨迹,久浸不浮者,名曰‘墨锈’,不可磨去。砚,用则贮水,毕则干之。涤砚用莲房壳,去垢起滞,又不伤砚。大忌滚水磨墨,茶酒俱不可,尤不宜令顽童持洗。”


北宋 青瓷三足蟾蜍砚滴

上林湖越窑博物馆藏


不过,我们这回并不讲砚,而是要讲一讲常常被忽略的砚滴。砚滴,又名水滴、水注,为滴水入砚磨墨所用器具,《饮流斋说瓷》这样定义它:“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不名曰盂。”由此可见,砚滴是对水盂的改良产品,有单独的进水孔和出水孔,水流细缓。因水盂难以控制倒水流量,智慧的古人便利用空气压强差发明了砚滴。


砚滴在汉代已有出现,多为龟蛇熊羊之形,最早多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做工精巧,寓意美好。比如上文提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因为蟾蜍寓意蟾宫折桂,金榜题名;龟则为玄武,与砚滴盛贮水所处的八卦“坎”位有关,“坎”位居北,正是玄武所在方位。



东晋 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

故宫博物院藏



四、“列贮霜毫静以便”

——笔筒


研墨已毕,终于到了“中书君”出场,挥毫洒墨,以成文章。而一挥而就难得,思绪不畅时往往需辍笔思索。毛笔可不似现代钢笔,在桌上一放便可,一不小心便容易将墨晕得到处都是,因此一定要洗净了放到笔筒里。


古人置笔之物繁多,笔筒出现得最晚,往前一数,笔架、笔床、笔格无有不足。但论简单方便,还是要数笔筒,也因此流传至今,任在广泛使用。明代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清 青白釉笔山

故宫博物院藏


笔筒以竹木、陶瓷材质为主,上图六方笔筒便是宋代官窑天青釉瓷所制。《长物志》中言:“陶者有古白定竹节者,最贵,然艰得大者;冬青瓷细花及宣窑者,俱可用。”到了明清时期,笔筒则雕琢得愈加精细,人物、花鸟、山水不一而足,可谓精美绝伦。而一些文人若是有意抒发志向,也可能亲自雕刻笔筒。


清雍正 青花《兰亭会》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五、涤笔又怡情

——笔洗


文章既出,胸臆已发,定觉酣畅淋漓。可饱蘸了墨的笔却不能就此搁置,得濯洗余墨,洗涤干净了好好摆放。这就要用到笔洗。


笔洗,顾名思义,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多为钵盂形,也有花果、鱼兽等其他形状,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笔洗种类繁多,瓷、玉、玛瑙、象牙等等,但瓷笔洗传世最多。宋代各官窑均有烧制,明清则以青花瓷笔冼为多,花纹典雅庄重。


宋 汝窑鼓钉洗 御承堂博物馆藏

2017厦门金砖五国峰会展出


笔洗大多工艺精美,形制乖巧,集实用与把玩功能于一身,玲珑精巧,满含意趣。小小巧巧的一个笔洗置于案上,一可涤洗笔墨,二可作小品把玩,怡情悦性,不可谓不是文人们的精巧心思了。


书毕杂事了,抬眼一日便已匆匆而过了。

书斋诸宝,容纳过多少文思,

多少清词丽句伴其而生。

如今我们再赏这些宝物,

精工巧匠之外,

是不是还能品出一番清雅的文人意趣,

回味余韵悠长。


设星标🌟


给雅赏设个星标吧,这样您就能及时收到每天的收藏知识啦!每天一条收藏资讯,关注我们不迷路~



❤️添加御承君个人微信,更多收藏精彩!


戳下文,再读一篇

100件瓷器讲中国历史|11 “传旨,赏玉堂春瓶一对!”

散落民间的珍宝,“捡回来”的文物

栖身国外博物馆的汝窑瓷器,你见过几件?(高清资料带你探寻)

蔡暄民:弄巧成拙的藏宝人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