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Home 御承学堂YuCheng ClassRoom 散落民间的珍宝,“捡回来”的文物

散落民间的珍宝,“捡回来”的文物

时间Time:2021-05-12 18:14 作者Author:朱恺洁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政治动荡的复杂环境使得文物的命运同样颠沛流离。很多国宝级的文物在混沌中流落民间,甚至被倒卖到了海外。幸运的是,其中有部分能够被有识之士发现,得以保全原貌。本期便来了解一下这些被“捡回来”文物的故事!


01 西汉“皇后之玺”玉印


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村,由渭河韩家湾一名学生在放学回家路上拾得,后上交陕西历史博物馆。玉玺印面为正方形,高2cm,边长2.8cm,上雕一只螭(chī)虎形象做纽,四面刻有云纹,印面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温润洁白,富有光泽,极具观赏性。


西汉 “皇后之玺”玉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微博动脉影


据《汉官旧仪》记载,“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还记载,“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螭虎是神话动物,像龙有耳无角,以螭虎做钮表示君临天下,威服军民的绝对权威。


西汉 “皇后之玺”玉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微博动脉影


从这件“皇后之玺”的质地、钮式和文字来看,应该是属于西汉的物品。又因其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东侧有一千米,由此推测它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汉 “皇后之玺”玉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微博动脉影



02 西周何尊


1963年由陕西省宝鸡市的农民在坍塌的崖面上发现,饥荒时期被卖到废品收购站。几经周折,由青铜器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以30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挽救了国宝重器被熔化为铜液的命运。


西周 何尊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图片@微博动脉影



“尊”是一种盛酒器,“何”则代表了器主人的名字。整件器物呈椭圆方形,口部为圆形,底座是方形的圈足,可以看出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器物的上部雕刻蕉叶纹和蛇纹,主体部分是高浮雕的饕餮纹,下部则是浅浮雕的大饕餮纹,通体以细密的云雷纹衬底,展现了匠人们高超的制作工艺。


西周 何尊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图片@微博动脉影



比外形更重要的在于这件青铜器的内在,即雕刻于其内壁的铭文。上古中国能留下的文字资料非常有限,因此青铜器铭文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先秦有重大的意义。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在给何尊内底除锈的时候惊喜的发现了122字的铭文。铭文不仅记载了西周初期营建成周洛邑(今洛阳)的史实,还首次出现了“中国”二字。



内底的铭文拓印“中国“


03 秦阳陵虎符


相传为山东省枣庄市临城出土,由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重庆偶然发现。抗战期间,郭沫若曾在空闲时闲逛地摊,发现了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并可分成两半。他当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件古代兵符,便买了下来。经仔细考证,该文物正是秦始皇统治时铸造的秦阳陵虎符。


右图为郭沫若


秦阳陵虎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用青铜铸成卧虎状,昂首翘尾,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秦始皇统治时国君称为“皇帝”,说明它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发的虎符,同时铭文反映出秦以“右”为尊,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 阳陵虎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秦阳陵虎符因状若伏虎而名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用的信物,王国维先生考证认为“秦阳陵虎符”是子婴(秦三世)降汉时将左半符收齐后一并献上的国之重器,左右符久合一起故而锈蚀不可分。




04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一只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通体呈宝蓝,色泽艳丽,瓶壁环绕着一条正在追赶宝珠的青白色飞龙,图案生动灵巧。此瓶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是现存三只同类梅瓶当中形制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但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霁蓝釉梅瓶就是其中一种,把“钴”作为呈色剂烧制出有如蓝宝石般的钴蓝釉,再点缀上青白釉的花样,以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只烧制于元代的梅瓶,是如何辗转漂泊来到扬州的呢?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图片@微博浮不动许多白


文革期间,该瓶被当时的藏者以18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文物商店,一直无人相识。1978年,北京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各省民间文物的推荐展览,该瓶也被送去参展。结果一出现马上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关注,最终“近水楼台先得月”扬州博物馆以3000元的价格购入。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物的命运漂泊起伏,宫廷藏品在改朝换代的战乱中换了主人,其中不乏有散落民间的国宝级文物。当然,“捡漏”看似令人心动,背后是专家学者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实践,还是不要想当然的尝试为好。



设星标🌟


给雅赏设个星标吧,这样您就能及时收到每天的收藏知识啦!每天一条收藏资讯,关注我们不迷路~



❤️添加御承君个人微信,更多收藏精彩!


戳下文,再读一篇

栖身国外博物馆的汝窑瓷器,你见过几件?(高清资料带你探寻)

蔡暄民:弄巧成拙的藏宝人

珐琅彩为何这么贵?史上最贵的20大珐琅彩瓷(附拍卖价)

蔡暄民:鉴定不能“只认衣衫不认人”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