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Home 御承学堂YuCheng ClassRoom 历代龙纹大赏!

历代龙纹大赏!

时间Time:2021-04-16 13:30 作者Author:御承君


文|王玉珏

编辑|御承雅赏


我们总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图腾,龙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说文解字》中这样描述它:“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的龙纹,正是我们对龙图腾绵长感情的最好写照。


史前龙纹


早在仰韶文化早期,龙就已经作为图腾出现。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就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发掘了一条蚌壳堆塑的龙,姿态威武。这是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龙”。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 “蚌塑龙”


新时期时代晚期的龙形大多雕于玉器之上。如著名的“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C”型玉龙,身形勾曲,长吻,颈毛上卷,线条极为圆润流畅。


红山文化  “C”型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南方则有良渚文化的四龙首玉镯,由四个同向龙首围成一个镯形,又称“蚩尤环”。这源于元代朱德润《古玉图》中的记载:“色如赤璊,而内质莹白,循环作五蚩尤形,首尾衔带,雕镂古朴,三代前物也。盖古者黄帝氏平蚩尤,因大雾作指南车,饰以文玉,今其文作蚩尤形,盖当时舆服所用之物也”。


良渚文化 四龙首玉镯

(良渚博物馆藏)


山西陶寺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朱绘蟠龙陶盘则是将龙纹绘制于陶器之上。盘曲于盘中,宛如巨蟒的蟠龙造型又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龙图腾”。


龙山文化 彩绘蟠龙纹陶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虽然形态各异,相隔千里的不同文化都不约而同地创造了龙型纹。这些龙纹不仅展现了上古时期人们对龙的图腾崇拜,也影响了之后文化融合中龙形的最终塑造。


商周龙纹


步入文字时代,龙逐渐与君权有了联系。上古炎黄二帝都有与龙有关的传说。《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载:神农之母“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他的长相也是“弘身而牛颠,龙颜而大唇”。《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山海经》则记载黄帝“令应龙攻蚩尤”,可令应龙为其所用,真不愧为“五帝”之首了。


而到了商周时期,殷商巫史文化使得青铜器铸造水平迅速发展,作为权力象征,龙纹大量出现在青铜礼器上,加强了人们的巫术崇拜与阶级崇拜。这一时期的龙纹形象威严、神秘,并逐渐发展出了一些固定形态。夔龙纹就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变体很多,但一般都是大口、卷唇、无角、一足、卷尾,常以两两相对的形式同时出现。


不同形态的夔龙纹


下面这件青铜夔纹蟠龙盘用浮雕手法在铜盘内雕刻出一条蟠龙。蟠龙纹,顾名思义,是将龙身以龙首为中心蟠卷成圆环状,常见于青铜水器盘的内底上。


商 青铜夔纹蟠龙盘

(浙江温岭博物馆藏)


此外,还有螭龙纹、虬龙纹、应龙纹、蛟龙纹等多种龙纹纹饰。


除了青铜器,这些龙纹也游走于服饰、旗帜等之上,以证身份。


春秋战国龙纹


周后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名存实亡,龙纹的宗教意义逐渐被美学意义取代,形态上也因为铸造工艺的革新逐渐变得具象灵动。此时玉器与青铜器已经逐渐脱离了礼器的作用,走入了日常生活。《诗经·国风·秦风·终南》写:“佩玉将将,寿考不忘”。人们以佩戴玉饰为时尚,龙纹也逐渐成为了佩玉的纹样。


春秋 卷龙纹龙形玉佩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秦汉龙纹


秦汉之时,龙的象征意义被进一步强化,逐渐成为我们熟悉的皇权的象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又有《史记·高祖本纪》写刘邦:“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从故宫所藏汉代青龙纹瓦当可见,汉代龙纹手法偏向写实,形象特征鲜明,线条奔放古拙,造型生动威武。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力量。


汉 青龙纹瓦当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龙纹


大唐盛世,无所不佳,又兼容并包,达到了艺术发展的一个高潮。此时的龙纹受当时审美影响,较之前更为丰腴健美,神态鲜活,昂首腾空,可见大唐气象。


此时瓷器艺术也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形成了“南青北白、南越北邢”的局面。故宫博物院藏有99件唐代双龙柄尊,以龙首为柄,造型圆润流畅,极富韵味,是唐代最具时代特色的瓷器之一。


唐 白釉双龙耳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唐代人们信奉佛、道,龙作为超凡神物,受到帝王百姓的普遍信仰。而龙形柄之外,瓶身还用了外来的狮子纹、菩提、宝相花、联珠纹等纹样。中西纹饰的融合极为精美和谐,如同开放多元的灿烂唐代文明,融汇交流,美丽非凡。


宋代龙纹


潘鲁生的《中国龙纹图谱》认为,宋代是龙纹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宋代的龙纹开始摆脱了宗教象征的束缚,并且逐渐分成了宫廷龙纹与民间龙纹两种,宫廷龙纹代表着皇权,民间龙纹则寓意吉祥如意。朝廷对宫廷龙纹的使用也开始有了一些规定,皇帝用五爪龙,亲王用四爪龙,不得混淆。北宋龙纹瓷器常见于定窑,也可证明定窑为当时的官窑。


随着手工艺技术的成熟,宋代的龙纹越发具象写实,追求形似,形状也逐渐统一,极富艺术装饰性。宋人罗愿为《尔雅》所作的补充《尔雅翼》中详细描写了 “释龙”的形象:“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即我们所熟知的“龙形九似”。


宋 陈容《九龙图》


南宋 官窑青瓷印花龙纹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龙纹


与前朝相比,元代的龙纹更加写实。因其为少数民族统治,龙纹也相应地收到了草原文化的影响,较宋代更为粗犷威猛。


随着陶瓷烧制技术的提升,元代成功烧制了青花、釉里红等多种陶瓷品,这使得原有宋代刻划装饰龙纹开始逐渐向平面绘画发展。另一方面,文人画也影响了陶瓷艺术家的创作。人们开始追求意趣与手法的融合,大量的青花工笔成为陶瓷龙纹的主要绘制方法,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精美绝伦。另辅以部分釉上五彩画法,苍劲古朴的基调中带有一丝生动活泼,深受人们喜爱。


元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熟知的象征皇权的龙纹形象与其代表的严格等级制度也是从元代开始出现的。在过去,龙纹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传统的吉祥纹饰,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感情寄托。而元代皇室为了巩固政权,将自己比喻为龙的化身,并禁止民间使用八龙、九龙与五爪龙,只能使用三爪、四爪龙。刘如水的《宋元明清藏瓷鉴赏》中记载:“至元二年元廷下令,禁服麟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使得龙纹成为了封建皇权的象征。


元 青花五爪双龙赶珠纹盖罐

(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元代龙纹常与云纹、海水纹、牡丹纹、莲瓣纹、缠枝莲纹等辅助纹样搭配使用,有云龙纹、海水龙纹、戏珠龙纹等,寓意吉样。这些丰富多样的搭配组合也为明清时期的龙纹样式奠定了基础。


元 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龙纹


明代景德镇窑飞速发展。初期仍以青花为主,待到宣德时期,御窑的烧制技术到达新的高峰,开始烧制彩瓷和单色釉。


明代龙纹的装饰技法多样,一种极为后世喜爱的新技法——斗彩便在此时开始出现。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的结合,始于宣德,成于成化。斗彩设色浓郁,兼长雅意与鲜丽,美不胜收。


明成化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龙纹比元代更为写实,形态威武,庄严肃穆。又因技法高超,形态也愈发灵动多样。明代龙纹瓷器偏好满画式,龙纹主体细腻,辅助纹样繁多却不夺目。虽满画却不显拥挤,构图十分精巧。


明万历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元时期与云纹、海水纹搭配外,明代不同主题的龙纹更多:戏珠龙、穿花龙、团龙、正面龙等都很常见,也多有龙凤图案,寓意“龙凤呈祥”。


明万历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龙纹


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在前朝的奠基下,清代手工业有了长足进步,陶瓷工艺发展到了鼎峰。因此,清代陶瓷龙纹装饰技法日趋丰富多样,釉上彩逐渐称为主要的龙纹绘制技法,青花、五彩等逐渐退至次要。


同时,随着书画大发展与外国写实风格绘画的影响,清代龙纹也更为写实,大量粉彩、珐琅彩的龙纹设色艳丽,变化无穷,形态十分逼真。


清乾隆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说到清代龙纹瓷器,必不能不提康雍乾三代。鼎盛的国力让清三代的瓷器站在了艺术的顶峰,精美绝伦,又各有其特点。


康熙时期的龙纹以弓形为主,腹部下坠,龙嘴呈“地包天”形态,下颌比上颌长得多,由正面龙纹可见,康熙时龙面偏向于“马面”。龙的形态活灵活现,动感强烈,野性十足。此时的龙纹须发飞扬,威武凶猛,展示出康熙朝一派雄浑大气。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龙纹观音尊

(御承堂博物馆藏)


如果说康熙龙纹张扬霸气,那雍正朝龙纹就显出内敛之感了。雍正时期国力十分强盛,国富民强,龙纹便也体态肥硕,四肢粗壮,高大威猛。此时龙面更偏向“牛面”,刻画精致细腻,须发飘动、五爪苍劲有力,气势磅薄,极为恢宏。


雍正时期还创新了五爪夔龙,为后世又增添了新的艺术可能。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时期的龙纹瓷可谓琳琅满目,极为繁多。这也与乾隆皇帝对民间私印龙纹之事并不严苛有关。此时龙纹的整体风格较雍正时来说更为繁复,绘制也更加精细,连搭配纹饰都绘制得一丝不苟。龙身密鳞覆体,动感十足,常与辅助纹样搭配成满画式构图,主次分明,满而不乱。乾隆时期清代发展达到鼎盛,于是龙纹神态逐渐由威严凶猛变得“慈祥”,龙爪也不似前朝锋利,与乾隆希望展示的“爱民如子”形象相吻合,我们也可从中窥得一些时代的印记。


清乾隆 青花斗彩描红云龙纹贯耳扁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嘉庆之后,大清衰势渐重,没有盛世的支撑,瓷器发展也显出颓败来。此后龙纹大量模仿与继承乾隆时期所作,但技法较为粗劣。同时,民间龙纹迅速增加,龙纹大量世俗化,失去其尊贵地位,也预示着皇权式微。


作为中华民族千年来的祥瑞图腾,龙纹在每个时代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和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庇佑众生的神物到辟邪祈福的企盼,从皇室君权的象征到走入寻常百姓家,龙纹见证了绵延的中华历史,又以其装饰演变将这些兴衰变迁缓缓诉说,可谓是中华文化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设星标🌟


给雅赏设个星标吧,这样您就能及时收到每天的收藏知识啦!每天一条收藏资讯,关注我们不迷路~



❤️添加御承君个人微信,更多收藏精彩!


戳下文,再读一篇

游学回顾|西出阳关,遇见千年敦煌!

1668年前的上巳节,他写了下天下第一行书!至今无人超越!

五彩、粉彩、珐琅彩傻傻分不清?一文读懂它们的区别!

蔡暄民:古陶瓷收藏家的福音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