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御承雅赏”
皇室御品·宫廷私珍
收藏资讯平台
明朝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少卿的王世懋有《窥天外乘》一卷,该书记录作者见闻,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史料。其中有记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窑器的文字如下:
“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骔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明宣德 鲜红釉模印云龙纹高足碗
故宫博物院藏
这段文字说,明代人把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纯正鲜艳的红釉瓷,称为“鲜红”。鲜红器在明代就十分宝贵。
名曰“鲜红”的明永宣红釉瓷的宝贵首先是缘于它的“以尊为贵”。红色是红日,火焰表现出的色彩,是光学三原色中波长最长的色光,给人醒目的视觉感受,自然与温暖、喜庆、高贵、奋进等相联系。
古汉语中“红”的近义词有“赤”、“朱”等。在神话传说里,南方的天帝为炎帝,属火,主夏。周朝人尚赤,红色是他们的吉祥色。周代奠定了我国的基本礼制,所以红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的色彩,因此中国也称为“赤县神州”。
明永乐 鲜红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宝石红釉白龙纹碗,御承堂博物馆藏
2017年至2019年被山东潍坊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借展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记:“周朝崇尚赤色……华含有赤义。凡遵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称为华人,通称诸华。”红色成为吉祥和尊贵之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有推崇红色的诸多缘由:首先他姓“朱”,和红色有关;其二,他早年投身以红色头巾为标记的红巾军打天下,从而取得胜利,建立了朱明王朝;其三,正如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所说,朱明王朝“是起于南方的,和以前各朝从北方起事平定南方恰好相反。拿阴阳五行之说来推论,南方为火,为阳,神是祝融,颜色为赤。”
所以,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廷制定了“服色所尚,以赤为宜”的准则。釉里红瓷、红釉瓷也成为御器厂生产的尊贵的御用瓷。
明宣德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永宣红釉瓷的宝贵还缘于它的“以珍为贵”,其贵重在于成功烧制的高难度。高温红釉瓷的着色金属为铜。在生坯上施铜红釉后入窑,经1250℃~1280℃的高温在还原焰中烧成。由于铜分子的活跃性和极易挥发,所以铜红釉对烧成气氛、温度及铜的含量极为敏感。
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烧成的还原气氛中,瓷的釉面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却呈绿色。烧成温度低了,铜红釉的发色不好;温度高了,铜氧化物就会挥发掉。在釉料中,铜的含量也要恰如其分。
元 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早在唐代,长沙窑就开始使用氧化铜作为着色剂,但瓷制品仅仅出现少量的铜红彩。到宋代钧窑,初步掌握了铜红釉的烧造技术,在釉面上出现了红斑或紫红斑。
而整件瓷器通体一色的红釉瓷是景德镇窑在元代烧造成功的。经明洪武到永宣时期,窑工们才算是成功掌握了铜红釉瓷的烧造技术,但即便如此,窑工们依然有“千窑一宝”的感叹。明永宣红釉瓷的珍贵不仅在于“物以稀为贵”,更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永乐红釉瓷
明代永乐红釉素有“鲜红”之美称,此时的红釉瓷器继承了洪武朝红釉器制作的工艺成果,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烧成火候恰到好处,釉色鲜红明艳,完全改变了洪武朝红釉瓷红中泛黑的不纯色调。
明永乐 鲜红釉高足碗
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鲜红釉盘
高4.2cm,口径19.3cm,足径11.7cm
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鲜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高9.9cm,口径15.8cm,足径4.2cm
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祭红釉暗刻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红釉瓷
明宣德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鲜红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鲜红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鲜红釉僧帽壶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鲜红釉葵花式洗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宣德鲜红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宣德鲜红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戳下文,再读一篇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