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御承雅赏”
皇室御品·宫廷私珍
收藏资讯平台
可以拥有三宫六院,却一生只娶一人,这样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中国过83个王朝,559位皇帝中,还真有一位没有三宫六院,一生只有一个妻子的皇帝,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
弘治皇帝,中国历史上众多皇帝里
唯一不纳妃的皇帝
弘治皇帝一生与张皇后感情极好,没有其他妃嫔。隋文帝杨坚也是除了独孤皇后外没有妃嫔,但独孤皇后死后也有宣华夫人等妻子,相比之下,能与一人相伴不渝的皇帝只有弘治皇帝朱祐樘一人而已。在那个年代,又是帝王身份,朱祐樘可谓“中国好老公”!
弘治皇帝与张皇后鹣鲽情深
不光如此,他还是明代中叶最为励精图治的贤君,在位十八年期间,勤于理政,对臣下宽厚平和,生活上注意节俭,不近声色。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弘治皇帝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毫不逊色。弘治朝虽官窑瓷器烧制停停续续,但在工艺制作及釉彩方面均有建树,最让世人公认而青睐的是娇嫩的黄釉瓷器。
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娇黄釉象耳龙凤玉壶春瓶
御承堂博物馆藏
隋唐以来黄色成为皇帝的御用色,黄釉瓷器也从诸多色釉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室的御用瓷。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书中提到:
“近年,北京地区出土有与南京地区红彩器风格一致的明初黄釉印花龙纹盘,较之永乐、宣德时的同类器施釉略厚,色泽较深,黄釉色渊近似洪武二十五年,而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自明永乐年间。”
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中亦提到:
“明代黄釉自永乐朝开始,已经烧制得相当成功”。
明弘治黄釉金彩牺耳罐
故宫博物院藏
低温黄釉器在各朝多有制作,但以弘治朝产品最受人称道,其烧制水平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
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黄色浅淡娇嫩,故亦称“娇黄”。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
黄釉描金双耳罐
故宫博物院藏
弘治的颜色釉无沦从品种还是产量部比宣德成化少,但其其胎釉都较细清,器物底部闪青色,盘碗底部的厚度已较永宣器为薄,但还处于半透而为全透的程度。正德色调比弘治略深,胎体加厚,多署四字或六字款。无款者,器底釉比弘治时更显青色。弘治黄釉的釉面和釉色,较之成化那泛白的淡黄釉显得深且厚,但比之后正德的黄釉,又浅淡适中,也因此将弘治的黄釉器作为陶瓷史上明代黄釉的典型。
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弘治朝官窑瓷器的款式有“弘治年制”四字篆书刻款外,都是“大明弘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双圈款,绝不见成化朝的双框方款。在鉴定弘治娇黄时基本秉承以下特点:
①弘治娇黄的鸡油黄除少数极精仿外,一般很难仿像;
②弘治底部一定塌凹,后仿者往往出现平底;③弘治娇黄釉大多有“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书款。
④弘治底足稍矮,清代康熙与其他时代后仿底足稍高;
⑤弘治底足白釉发灰或泛青色,不可能非常洁白。此外,明代黄釉瓷造以盘、碗属多,罐较少。
馆藏弘治黄釉欣赏
明 弘治黄釉碗
高10.5、口径23.6、底径9.6cm
国家博物馆藏
明 弘治 黄釉盘
高4.3cm,口径21.3cm,足径13.2cm
台北故宫藏
明弘治 黄釉双系尊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黄釉描金弦纹尊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弘治款黄釉墩式碗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黄釉牺耳尊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黄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黄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戳下文,再读一篇
价值2.8亿的成化瓷如何鉴定?这份最全的成化底款资料一定要收藏好!
素材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