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Home 典藏服务Collections 藏品详情Detail

宋定窑划花葫芦瓶(2017厦门金砖五国峰会展出)

葫芦形,细短颈,束腰,浅圈足。胎骨细腻坚实。上半部光素无纹,下半部刻划莲纹一周,寥寥数笔,飘逸灵动。外壁满施白釉,呈象牙白色,莹润光洁,透亮匀净。足沿涩胎,底部钤刻“易定”款。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吉祥的象征,代表了吉祥快乐,福禄万代,属定窑中的珍稀之物。 整器薄胎薄釉,纤巧简素,体现了北宋定窑白瓷的超高工艺。 拓展知识点: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原属今定州市)的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数量极少,主要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 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北宋定窑宫廷“易定”款,是朝廷赏赐给文武官员的器物,造型多为瓶类,用以盛酒和陈设。